全国猪价最新今日价格:为何持续走低?
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,全国生猪出栏均价持续走低。截至2023年2月24日,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每公斤16.34元,较前一周下降1.5%,较去年同期下降41.5%。那么,为何猪价会出现持续走低的情况呢?
养殖成本大幅下降
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,玉米、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下降,导致养猪成本大幅降低。以玉米为例,其价格从2022年初的每吨3000多元降至目前的每吨2500元左右。饲料成本是养猪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,其下降有效缓解了养殖户的压力,使生猪出栏均价出现下滑。
生猪供应充足
近年来,国家大力支持生猪养殖,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。在政策扶持下,生猪养殖户积极扩产,导致生猪供应大幅增加。然而,受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,生猪需求未能及时跟上供给,导致生猪市场出现过剩局面,加剧了猪价走低。
消费需求疲软
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,近年来居民消费需求疲软。猪肉作为主要肉类消费品,其需求也受到抑制。尤其是春节过后,猪肉消费进入淡季,加之现在是禽流感多发期,消费者对禽类肉品的消费需求有所提升,导致猪肉消费进一步减少,加大了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。
政府调控力度加大
为了稳定猪价,保障市场供应,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。包括:加大冻猪肉投放,稳定市场供应;加强生猪产能调控,防止产能过剩;引导养殖户适度出栏,避免压栏惜售等。这些调控措施有效抑制了猪价大幅波动,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价走低。
市场预期影响
市场预期对猪价走势也有一定影响。目前,市场普遍预期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,而需求难有明显提振。这种预期导致养殖户和屠宰企业对后市信心不足,纷纷抛售生猪或压低收购价,进一步加剧了猪价走低。
全国猪价持续走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包括养殖成本大幅下降、生猪供应充足、消费需求疲软、政府调控力度加大以及市场预期影响等。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,导致猪价持续下行,给养殖户带来一定损失。不过,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稳定猪价,预计猪价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,保持相对稳定。